首页行业资讯深度观察 | 疫情期后的文旅如何破?

深度观察 | 疫情期后的文旅如何破?


     2020年开春,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原本火热的春节旅游市场按下了“暂停键”。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既是对文旅行政部门行业治理水平的“大考”,也是对文旅企业生存能力的挑战。旅游业具有异地性、消费性、民生性、综合性等特点,在疫情艰难时刻,旅游业如何“重启”,把这场“寒冬”变成“逆袭”的好机会?值得深思。

严冬过后是阳春

完整解释,危机孕育转机,转机产生商机,大概是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优结构:
这里更重要的是研究产品分工和市场分工,如果一次低谷能够使我们的产品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成熟,这个低谷的罪我们就没有白受,所以最重要的是市场总体结构的优化问题。

  第二是低成本:
在这种情况之下建设成本会下降,比如说以前钢材很贵,现在的钢材下降到以前的一半,就意味着我们的建设成本会大幅度的下降,同样,相应的运营成本也会下降,这里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等,一系列的成本都会下降。从企业购并的角度来说,现在也是低成本购并的时机,这意味着我们一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现在可以考虑主动出击。

  第三是高收益:
按理来说市场需求下滑,恶性竞争产生,怎么可能有高收益呢?即使在这种时候也会有高收益,
一是一些高端需求仍然会存在,高端需求对价格是不敏感的,对质量是最敏感的,所以这样高端需求的存在就使我们相当一部分高端产品成本下降了,但是收益并不下降,形成一个高收益的状况。

二是从大众需求而言,这是成本效益的比较问题,做好了照样可以形成相应的经营利润,这是一个高收益的概念。三是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时机即将产生,这时候如果有这种眼光有这种魄力,也有这种实力,实际上这就是所谓超级的好时机,所以同样,在经济低谷的时候也会形成高收益的局面。

  第四是占领市场:
这个时候会有相当一批企业抓住低谷这个时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第五是蓄后劲,迎接高潮、创新产品: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高潮时期调整增量,低潮时期调整存量,平缓时期以增量促存量。前几年是高潮时期,大量新的项目进入市场,主要是调整增量,增量的调整过程使中国的旅游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开始,进入低潮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是调整存量,这样即涉及一个企业内部如何调整存量,也涉及我们产业存量调整问题。


疫情过后文旅业七大动向

   一是快速反弹行情:
按照文旅产业既有的成长规律和历史经验,本次疫情衰退期末,文旅产业将快速拉升,一定会有较强的反弹行情。当年非典疫情爆发时,很多人对文旅产业发展前景表示悲观,当时的确下滑很厉害,但是,疫情结束后,很快就得以恢复,且力度很大。相信这次疫后的反弹力度会更大,文旅行业须对此提前做好积极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利用好疫后反弹的机会。

   二是产业联动性回升态势:
我认为“疫后”的反弹和产业恢复,会以景区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龙头,带动旅行社、酒店、交通、商业、线上平台等业态回升。毕竟游客还是冲着旅游目的地去的,如果目的地的疫情得不到解除和合理处置,其他要素也是难以独自启动的。

   三是非常时期的强力促销: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过后,大多数文旅企业的一季度报表会比较难看,亏损严重。这时候,面对明显反弹的行情,几乎所有的文旅企业都会采取多项积极措施,通过强力促销来尽可能弥补一季度疫情造成的损失。估计从二季度开始,全年下来,整体上应该可以弥补70%以上的一季度业绩缺口,采取特殊策略高效复盘的少数文旅企业,不排除全部缺口补齐的情况发生。

   四是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将创业绩新高:
现在全国只有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大家都知道黄金周对于文旅产业和企业的重要性,今年的春节黄金周由于疫情的爆发导致文旅产业运营中断,失去了一次重要的获利机会,剩下的十一黄金周无论如何要抓好抓紧了。从游客来讲,很多人原定的春节黄金周出行也遭遇中止,他们中的很多人必然要把春节黄金周的出行安排延后到十一黄金周。所以,今年十一黄金周很可能创出历年来十一文旅产业业绩的新高。

   五是大型文旅企业将有系列动作:
实力型的文旅企业这次应该不会在疫情过后又一次出现遗忘现象了,他们会积极采取行动,丰富产业链,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困局,同时强化运营体系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是网络和科技等要素将成为补缺主力军:
疫情过后,文旅产业会大力弥补疫情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中间,网络和科技等要素领域将成为修补疫情带来的文旅经济缺口的主力军。我们已经看到,疫情期间,线上的文旅活动不但没有中止,反而更加活跃,凸显了网络的巨大优势。同时,体现智慧旅游价值的文旅科技创新由于其特殊的价值倍增功能,也将扮演更加积极的中坚作用。

   七是国家将强化相应的政策体系建设:
疫情过后,国家将推出文旅产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多元策略体系和运行机制,这将有效避免未来新的疫情出现后文旅产业可能出现的困局,让文旅产业能够在疫情突发时刻,在国家应对政策指导下实现积极、平稳过渡。


后疫情”启动旅游业振兴计划

NO.1
提升旅游治理水平应对“旅游流”

旅游为目的流动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人口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全国超过60亿的旅游人次,以及超过6.5万亿元的旅游总收入,这种流动性背后所带来社会治理效应和管控治理难题日渐成为常态。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是对旅游治理水平的考验。

目前亟需构建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在党政统筹下实现多方共建,即文旅和卫生等部门联动监控、文旅企业联防联控管理、居民和游客监督支持、智库媒体科学研判发布等。

NO.2
“宅旅游”催生优质旅游供给

疫情被迫“宅”在家中的中国人,短期内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催生了不少“宅经济”的新形式,其中“宅旅游”已逐步成为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旅游新经济的创新点。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宅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产品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NO.3
“宅旅游”意味着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加大在线文旅居家消费产品开发,推出线上免费公共文化产品、在线展览展示和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培育消费者线上体验的习惯,让这些文旅资源价值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物流走向世界各地,以实现更均衡、更多元甚至是更具无边界成本效应的价值变现;

 二是通过新媒体加强旅游企业、产品和目的地的宣传,提高旅游者感知形象,为疫情后旅游者的现实旅游决策的转化打下基础;

 三是通过网上在线课堂等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培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赋能新需求。


NO.4
旅游“无界”加强健康旅游社区建设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活动的边界正在逐步突破。旅游社区成为承载旅游活动的重要聚落单位。旅游社区主要指是旅游景区、旅游地产区或酒店等目的地,是一个流动的、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社区。旅游社区是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旅游社区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有效抓手。在应对疫情时,应该科学有效地管控好旅游社区发展,监测和追踪好旅游社区人员。

NO.5
防范前置完善公共旅游安全规划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涉旅活动的应急管理愈发重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于旅游行业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而发生的公众和旅游者伤亡及病变事件,需要做好源头管控,强调防范前置,实现安全管理提前介入。

把旅游公共安全规划纳入到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出台应急预案,对旅游行业处置涉旅游突发公共事件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提升旅游行业应急处置水平。

NO.6
精准防控强化旅游大数据支撑

此次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数据时代的抗疫战争。鼓励政府数据和市场数据融合共享、互动互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决策。

NO.7
依托旅游大数据,主要三方面作用

一是加强防控数据对客源研判的作用,对疫情实时分布和旅游流动的动态性判断作出快速反应,为安全管理提供支撑;

二是提升防控信息传递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游客多了解,让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游客手中;

三是激发创新性的文旅发展模式,推动基于智慧旅游平台和数据资源构建适应于消费远程参观和消费新经济。

NO.8
出台应对疫情支持旅游企业政策

旅游行业具有带动性和惠民性特点,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由于目前旅游行业大部分旅游企业属中微小企业,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差,因此除企业积极自救外,还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政策供给,与旅游企业共度难关: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确保融资成本降低、支持低息贷款等;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减免企业房租并给予适度财政补贴、减免企业税费、延期交纳税款等;三是稳定职工队伍,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缓缴社会保险费、与职工协商调整薪酬和轮岗轮休等。

NO.9
“后疫情”启动旅游业振兴计划

疫情以后,旅游业将经历启动恢复期、基本恢复期和全面恢复期三个阶段,其中重塑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优质旅游供给,提振旅游消费信心将成为重中之重。

面对供给集中释放、需求增速回落的市场格局,需要从政府全面扶持、企业创新变革、游客激活消费三方面启动全面推进旅游业振兴计划,大力恢复入境旅游,积极恢复国内旅游,稳步恢复出境旅游。旅游行业围炉取暖,共克时艰,防止旅游产业系统性风险,振兴旅游产业发展。

NO.10
呼唤新旅游生活方式

旅游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生态文明时代,从2003年的SARS到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促使人类重新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对待野生动物,如何爱护公共环境,守护家园。

旅游活动本质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活动,因此需要培养新旅游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旅游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以实现更有活力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营造更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END ·





分享到:

本篇为第一篇

上一篇

一文读懂沉浸式旅游!

下一篇